统一战线助推跨越发展大行动——加快“产城融合”推进永宁江时代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1日信息来源:民建区总支

“六大短板”之城市建设短板

 

加快“产城融合”

推进永宁江时代城市建设

 

民建黄岩区总支调研组

 

永宁江是黄岩的母亲河,养育着一代代黄岩人民,黄岩的经济发展与永宁江息息相关。在农业社会,受永宁江水的滋润,黄岩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两岸“黄岩蜜橘”驰名中外,到了工业社会,黄岩又是股份制企业的发源地,依江而建的各类工业园区,为橘乡创造了丰厚的财富。但是由于工业经济内在的发展规律,以及受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工业经济已经遇到严重的瓶颈,以制造为主导的工业社会必然要向以服务为基础的后工业社会转变,就是说工业的持续发展要有人才、信息、物流、生活环境、社会民生作为保障,这就对城市的功能、空间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沿永宁江城市开发初具成果

近年来我区着力拓展城市空间,加大永宁江沿线的城市建设力度,城市面貌有了极大提升,有五个区块已经展露端倪,在永宁江畔熠熠发光。

(一)江北商务区

原先黄岩江北农民房星罗棋布,混杂其中,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横流,是拾荒者聚集地。现在整个江北商务区已经高楼林立,与永宁江景观带相互融合,将成为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高档住宅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商务中心。

(二)永宁公园、江北公园和永宁江绿道

位于永宁江畔的永宁公园、江北公园和永宁江绿道,通过一座景观人行桥,把两个公园和两岸绿道联为一体。同时把防洪管理、乡土生物保护和居民的日常休憩活动有机地融合,创造出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永宁公园因此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新前城市新区

新前城市新区被定位为黄岩“城市次中心区”,有目前黄岩规划的最大的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工程,新区在规划中包括了近16万平方米城市滨江公园、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幼儿园等,目前各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成为黄岩的城市休闲客厅。

()高铁新区王林洋岛

依托高铁新区的“王林洋岛”开发已经初具规模,目前这个区块内正在筹建学校、卫生院等公共配套设施,结合布局高档住宅、客运枢纽、商务办公、休闲购物,将成为黄岩的“城市副中心”。

()黄岩智造模具小镇

黄岩智造模具小镇规划面积3.4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5亿元。规划建设高端模具智造基地、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小镇生活商务配套区、模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博览会议中心及工业主题公园、民俗乡土文化休闲度假村等六个项目。目前模具小镇已初具雏形,小镇客厅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小镇集博物馆、商务洽谈、文化休闲服务和旅游接待功能于一体,成为了“产城融合”的典范。

二、沿永宁江“产城分离”严重

但是在永宁江沿线还存在着严重的“产城分离”,束缚着黄岩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业配套不齐全

在永宁江畔分布着各类工业园区,大多建于九十年代,有东城开发区、江口医化园区、东城王西工业小区、上前上后工业小区(属违章建设)、西城的岙岸模具城、北城的长塘工业小区。比较成规模的是东城开发区,占地1.5平方公里左右,有企业106家,可是据统计,20162000万产值以上的规模上企业只有7家,总产值30亿,其中永高公司23亿,精细化学品公司3亿,两家公司就占了总产值的86%,而东城开发区内却只有一些小规模的餐饮等服务性行业。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工业小区周边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备,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更无法形成有效的地方社会服务网络。这样缺少城市服务业支撑的“产城分离”现状,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二)交通路网不够顺畅

尽管近年来我区在“交通治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是不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永宁江上从东到西 有82省道复线、站西大道、二环东路、黄岩老大桥、二环西路、北院线等六座大桥,由于江北片横向交通网脱节,江北区块与主城区仅靠老黄岩大桥联接,每当上下班的高峰期,江南区块老城区车辆疏散难,江北区块进城难,连接两岸的老黄岩大桥堵成了“临时停车场”。

(三)城市化率低

永宁江畔集中了大量还没有改造的城中村,江口街道有江口村、白石车、白石王、水角等4个村;东城有双浦、上前、上后、埭东、埭西、王东、王西等7个村;西城有岙岸、罗家汇、大树下等3个村;北城有下洋顾、下庄、王林、王林施、下埠、下林、马鞍山、长塘等8个村。这些城中村都和工业园区互相交错边界不清,城中村居住和配套服务设施缺乏,严重降低了产业园区环境的便利性和吸引力,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障碍,特别是江口化工园区周边的村庄,饱受工业污染之苦,群众急切要求远离污染,改善居住环境。

(四)园区改造资金缺乏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短缺是制约“产城融合”的瓶颈。园区内工业企业大多是低小散企业,资金积累少,凭这些企业单打独斗,很难筹集大量资金,投入到园区配套和城市建设,对整个园区进行城市化改造;也没有能力通过兼并重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建议举措

黄岩区委区政府顺时代之潮流,实践“两山”理论,在第十三届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动黄岩城市发展全面迈入永宁江时代。因此我们建议,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在永宁江畔发展特色城市,打造产业与城市齐飞,人文共江景生辉的山水美城,引领黄岩城市全面迈入永宁江时代。

(一)加快“拆治规”,拓展“产城融合”的空间

    1.制定优惠政策,推陈出新。对于东城开发区、江口医化园区、王西工业小区、西城岙岸模具城、北城长塘工业区,要制定优惠政策,减免企业归并转让所产生的相关税收,鼓励相邻低效利用土地的“低小散”企业打破原权属界线,通过土地和房产入股等形式,联合成片集中改造开发。

2.“以拆促改,以治促建”,拓展空间。仿照旧城改造的模式,借助城乡“治危拆违”专项整治大行动,拆除园区内不符合消防和规划的违章建筑;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排查整治“低小散”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通过“以拆促改,以治促建”的方法,拆出空间,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园区内部合理布局,达到“产城融合”的目的。

(二)科学规划,实现多功能融合

1.是职住融合。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在集中的产业用地内部融入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的布局与园区中心、园区轴线、绿化和水系结合布局,优化居住的环境品质,营造良好职住融合的氛围。

2.公共服务设施融合。可以在新城内设置科研办公楼、会展中心、餐饮购物、健身娱乐和 商务酒店等设施。引导各类服务业围绕水系绿化合理布局,突出环境营造,为园区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稳定优美的居住条件。

(三)构筑“大交通”,紧密各区块的有机联系

产业和城市要融合,交通须先行,除了加快构建“五纵五横”跨境主干公路网络,全方位接通黄岩周边对外通道之外,江北片交通网络建设尤其关键,我们要以最快速度打通82省道复线西延,站前大道路段、嘉木路、褀祥街等一批“断头路”,增加连接永宁江两岸的跨江大桥,比如在江口新来桥、东城双浦、王西等区块增设大桥,全面形成江南江北一体化的交通体系,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缩短工业园区和主城区以及各区块间的距离,在空间和时间上为“产城融合”创造条件。

(四)改造“城中村”,创建沿江特色产业城镇

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改造,着重推进永宁江两岸的江口区块、东城区块、高铁新区、高教园区区块、模具智能小镇区块所涉及的30多个“城中村”改造,创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城镇,除了目前在建的江北商务区、王西高教园区、王林高铁新区、新前模具智能小镇,我们还可以把长塘工业区改造成工艺品小镇,把东城区块改造成塑料创意小镇,把江口区块改造成医药创新小镇。根据各村的产业发展、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科学规划,通过改造环境和建筑、完善服务设施等手段,优化并拓展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使城中村在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集聚产业人口,促进本地城市社区的形成,从而分享园区与城镇融合发展的成果。

(五)做足“水”文章,让城市更加宜居

黄岩曾经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交错,中国江南水乡的邮票就取景于黄岩,“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水是“产城融合”的纽带,我们要充分利用 “水”资源,在园区前期规划开始时,就要植入水的元素。首先是要以“海绵城市”的标准实施规划,开挖整治区内河道,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肌理,明确水系的保护范围,构建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实现雨水的调蓄和利用,提升规划区防洪排涝功能和生态净化功能;其次是要引水入园,通过水系将生活配套、产业服务和科研创新等功能空间有机联系,打造智能工厂、主题公园、孵化中心、生活居住区块功能鲜明的宜居小镇。

(六)优化投融资,保障“产城融合”建设资金

1.对政府本身,我们要借鉴市本级及椒江、路桥等地的做法,有效整合现有31家小而散的区属国有融资平台,强化区国资局和区国资公司职能,按行业和特色,分别建立大投融资公司对相关项目进行统筹融资,确保 “产城融合”的工程顺利推进。

2.对所在园区企业,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筹集资金,比如投资入股设立新公司(紧密型)、各产权单位合伙开发(半紧密型)和合作开发(松散型)等方式。

3.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特别是专业改造园区的企业、区内大企业和回归企业的资金,投入到园区的兼并重组和建设中。

四、环永宁江组团城市开发建议方案

(一)建设目标

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趋势和黄岩城市功能定位布局,环永宁江组团城市除了江北商务区和新前城市新区外,可以增加以下四个区块:永宁江南岸和高速公路以西以黄中为核心的文教区块,面积约4平方公里; 82省道、大桥路和二环东路包围形成的以台科院为核心的王西马鞍山大学城区块,面积约5平方公里;二环东路以东高铁站为核心的高铁经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江口和下洋顾村组成的江口融合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四个区块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这四个区块主要布局三产和2.5产业,以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文化公园、休闲绿地、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高端住宅和文化娱乐设施为主,以5年为目标,到2022年,环永宁江组团城市基本完成整体建设。

(二)分区功能

文教区块:该片区位于城市沿江特色服务轴线的重要节点处,发展绿地茶吧、休闲娱乐、体育公园、教育科研,以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为核心,复合工艺体验、旅游休闲、商业娱乐、生态居住等功能的城市活力社区。

大学城区块:扩大台科院规模,筹建以培养塑料模具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建设工艺品小镇,承接城市核心区服务功能扩张需求,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商贸物流、创意设计和研发培训等现代服务业。配套住宅和商业综合体,打造成集合创意产业、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宜居新型社区。

高铁经济区:推进台金高速市区连接线和204省道、站西大道、联岛路等多条道路及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北城商会大厦、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等项目的开发,加快“王林洋岛”开发。改造东城开发区和上前上后工业园,建设塑料产业创新园、引入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配套高档住宅和商业综合体。打造集山水宜居、客运枢纽、商务办公、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

江口融合区:以引导功能提升为路径,建设总部大楼,回归优势企业,优化配套环境,逐步实现厂住分离;以促进区域融合为目标,发展交通物流、商务商贸、产业研发、旅游服务和生态居住,打造成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转型示范区。

(三)经济核算

项目

面积

(平方公里)

投资强度

(亿元/平方公里)

投资额

(亿元)

旧工业区

3

8

24

旧城区

1

15

15

城中村

18

4

76

合计

22

 

111

收益

 

收益率

收益额(亿元)

整理土地

5

200/

150

城市更新

500亿元

10%税率

50

合计收入

本表没有统计房地产开发后政府税收收入

200

收益额

89

1.旧工业区3平方公里,其中东城开发区1.5平方公里,上前上后工业区0.2平方公里,长塘马鞍山工业小区0.3平方公里,高速公路西工业带0.6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需30/亩,提高档次系数1.8,则每平方公里为8亿元。

2.旧城区包括外东浦、长塘和滨江新村约1平方公里。参照北区基础设施投入约15亿元每平方公里,安置可采用回购,不计入基础设施。

3.城中村,约1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征地费用约1亿元;按城市规模但是面积按1/5计算,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每平方公里。

 

调研组成员

 长:胡齐乾

副组长:郑  卢卫平

 员:王奋远 彭世华 施菊兰 卢晶峰

            孙双双(统战部联络员)

执笔人:王奋远 彭世华

 



?